close

下痢性貝毒 (Diarrhea Shellfish Poison)

簡介

下痢性貝毒 (Diarrhea Shellfish Poison, DSP) 是一種與食用貝類相關的食物中毒。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種毒素。

特性

  • DSP 是一種脂溶性毒素,主要成分是軟海綿酸 (okadaic acid)。

原因

  • 通常與食用二枚貝相關,例如淡菜、帆立貝等。這些貝類會濾食有毒的渦鞭毛藻,將毒素累積在體內,並進入人體。

中毒症狀

  1. 通常在攝入後的 30 分鐘至 3 小時內出現症狀。
  2. 主要症狀包括下痢 (水樣便)、腹痛、噁心和嘔吐,持續 2 到 3 天,通常會自行痊癒。
  3. 治療方法包括補充水分和電解質,以及支持性治療。

預防措施

  1. 毒素主要累積在中腸腺,避免食用這些部位。
  2. DSP 主要發生在寒冷地區,台灣較少見;但進口寒冷地區的二枚貝需要特別注意。
  3. 政府規定自寒帶地區進口貝類時,必須檢附毒性證明。

作者:還沒饗到

參考資料:

  1.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- 動物性天然毒素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還沒饗到 的頭像
    還沒饗到

    我還沒饗好

    還沒饗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